今日通州
发展规划
自然地理
历史沿革
文物古迹
通州名人
办事指南
网上直报
网上咨询
相关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分三...
次新股再现强势 香飘...
房企11月融资额环比...
10月份CPI同比增...
国家统计局:10月C...
微信宣布自下月起就信...
贾跃亭套现117亿 ...
发售仅三天 iPho...
 
发展规划 首页 ? 通州概况 ? 发展规划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是全力推进通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要充分利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重要战略机遇,紧紧抓住北京城市发展空间战略东移的历史契机,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开创通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今后五年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建设"北京新城区"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坚持城乡统筹,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通州,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总的奋斗目标是:用五年左右时间,打造北京新城区的基本框架。用十年左右时间,把通州建设成为北京新城区。与此同时,努力建设好通州中心城。

  北京新城区的基本框架是:在全区范围内,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建设以一城(通州中心城)为中心、五镇(宋庄、西集、漷县、永乐店、马驹桥)相拱卫、双走廊(中心城-西集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走廊、马驹桥-永乐店产业发展走廊)相辉映的产业支撑强劲、经济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运河文化特色彰显、公共和生活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宽裕的城乡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通州。

  通州中心城将在现有基础上向东南方向拓展,由现有40平方公里扩大到80平方公里,能容纳60万人口,以一河(北运河)、两线(长安街延长线、八通线)、一路(六环路)为架构,以运河城市段为轴线,以新的城市广场为中心,以运河、温榆河标志性景观带和都市经济为依托,是一个旧城得到改造提升,新城迅速崛起,具有高品位和鲜明特色,以水、绿和现代城市景观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滨水城市。

  北京新城区既不同于北京母城,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卫星城,将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离北京城区最近的、布局合理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化高品位的中等城市;是首都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区;是吸纳高素质人口和承载首都部分功能的生态宜居区;是运河文化的承载地和文化旅游中心;是路网密集、交通顺畅、辐射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的北方陆路港;是首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现代商贸中心。

  与建设北京新城区相适应,我们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基本形成与首都重要战略发展区地位相一致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支撑体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经济实力位居北京郊区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化水平和园区整体竞争力实现新跨越,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基本建成京东新型工业基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向高附加值、高商品化率方向发展,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商业商贸、房地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会展业、文化旅游业等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基本形成具有较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的城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多渠道筹资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能源供给、环境保护、现代通信、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体系。以打通城乡交通节点和贯通与市区连接为重点,构筑城乡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实现水、电、气、热供应充足、安全可靠。公益性设施配套比较完善。垃圾、污水、大气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5%,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继续保持100%。

  --基本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社会事业综合发展体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多方面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城乡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面覆盖。运河文化得以挖掘和发扬,人的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进入首都文明区、全国文明区行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社会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稳定。城镇登记人员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基本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健康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所有制结构逐步形成;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充分发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放型经济跨入新阶段,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5%以上。

  --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管理新模式。按照行政决策、执行、监督三者既相对分离制约、又协调高效运转的要求,本着精简、统一、增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合理配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力,从依法规范行政、高效优质行政、民主透明行政和清正廉洁行政四个方面推进制度和机制建设。理顺政企、政社、政事关系,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逐步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现代行政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力争实现通州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建立北京新城区基本框架,十年建成北京新城区,实现通州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一)加快推进北京新城区建设,全力打造新的城市体系架构

  加快建设通州中心城,使之成为城市化的龙头。发挥城市建设的后发优势,做足运河的文章,做足水的文章。围绕"一河、二线、一路",建设通州中心城。一方面,突出主要地段和区域,全面实施新城的规划设计、整体开发和绿中建城。另一方面,推进老城的改造提升、完善配套和拆旧见绿。

  全力开发建设运河城市段。把防洪功能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北运河滞洪区从城区中心置换到下游地区,北关闸向南迁址新建。通过国际招投标做好运河城市段的规划和城市设计,采取企业化运作和土地一级开发整体推进,突出"一河两貌"的风格,加快运河两岸建设。运河以东地区以低密度、生态型建筑为主,重点发展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旅游观光、会展博览、行政办公等功能,充分体现田园风貌和运河文化内涵。运河以西地区以高密度、智能型建筑为主,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标志性建筑辉映的城市建设密集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务贸易、金融保险、餐饮服务等功能,充分体现城市发展的时代特色和现代气息。与此同时,在三河交汇处以及西海子公园区域重现运河源头历史文化缩影和水上景观。

  精心组织长安街延长线和地铁八通线地区的规划建设。按照经营城市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神韵的要求,集中力量做好北苑、西门、银地、闸桥、东关等长安街延长线重点地区的城市改造,做好果园、九棵树、梨园、土桥等地铁八通线重要节点的开发建设,把长安街延长线和地铁八通线地区建设成为北京新城区的新亮点。结合"两线"开发,发挥土地级差效益,搬迁沿线工业企业,为老城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留出空间。与此同时,完成北大街、南大街、新城南街、中山街等旧城改造工作,消除"城区中的村庄"。

  加紧推进六环路沿线地区开发和城市中心广场建设。按照完善城市功能区划与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片区和功能组团的要求,加快六环路沿线地区开发,疏解旧城的部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办公等功能。在六环路与运河交界地带规划建设城市中心广场,集中布局行政办公和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影剧院、会议会展中心等现代城市设施,使之成为中心城的"心脏"和"城市名片"。与此同时,整合原卫星城内比较分散的行政办公资源,为完善旧城的功能配套腾出新空间。

  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构筑完整的现代城市体系。以现代化为目标,紧密结合"一城五镇"的战略部署,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全面提升中心镇开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交通枢纽型、产业基地型、旅游商贸型、综合开发型等独具特色的小城镇。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积极发展一般建制镇,引导乡村居民点适当集中。充分发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的各自优势,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强吸纳、聚集和辐射能力的现代城镇体系,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围绕上述任务,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做好"四个坚持":

  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抓紧完成通州区域和中心城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国际国内招标,抓紧完成中心城和乡镇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完成运河城市段、南北大街、通惠河、温榆河、北苑商务区、新华大街沿线、新华南北路沿线、八通轻轨沿线等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完成城乡道路交通、商业网点、教育、文化、旅游等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提高规划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公开性,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的严格执行和有效落实。

  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适度超前,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和配套。实施道路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北苑、北关环岛高架路建设工程,打通运河西大街与两广路,实施潞苑北大街、中山街、永顺西街、西外环路、宋郎路、京津公路、通惠南北路等一批城乡道路工程,疏通城乡交通节点。规划实施桥梁改造工程,完成筛子庄桥、沙古堆桥、次渠桥等桥梁改扩建。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搞好运潮减河、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和地铁八通线两侧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潞河中学分校、潞河医院分院、广电中心大楼、教师培训中心、科技大厦、通州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建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污水处理、环卫、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功能配套。

  坚持创新运作模式,实现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运营。采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方式,促进城市开发和建设的良性循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采取资产置换、土地置换和捆绑开发、组团开发、BOT方式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建设。积极利用抵押、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有偿转让城市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可经营性项目的经营管理权,出让道路、桥梁、公园等设施的冠名权和户外广告发布权,实现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招标拍卖制度,扩大土地储备,促进土地的保值增值。

  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原则,构筑以人为本、条块结合、融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城市管理模式。推行政事分开,把市政、环卫、绿化等城市公益项目逐步推向市场。完善城管监察队伍管理体制,调整充实城管执法队伍。加强街道属地管理,在辖区规划、市政、环境、卫生、社保、综治和出租房屋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街道层面建立与城市管理职责相适应的资金保障制度。剥离社区承担的行政管理工作,提高社区自治和自我服务能力。建立城市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加快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结合新城开发和园区建设,调整相关乡镇、办事处的行政区划,条件成熟的村队推行撤队转居,实现社区化管理。、

  (二)以园区带动实现"工业强区",全力打造京东新型工业基地

  今后五年,通州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工业发展的重点在园区。我们要立足于打造基础设施完备、体制机制灵活、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工业园区,力争在引进大项目上年年有突破,努力构建具有通州特色、主导产业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理顺关系,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成立通州区人民政府工业园区开发管理委员会,打破区域界限,对现有的市、区级工业园区实行"特区"式管理,在全区范围内整合园区各种资源。进一步理顺园区和所在乡镇的利益关系,使乡镇和园区在发展中共同受益,实现双赢。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赋予园区开发企业独立的开发运营权,进一步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使园区发展更具活力。

  二是注重效益,提高工业园区投入产出水平。加快完成重点园区的总规、详规和各种专业规划。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市、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具备"十通一平"标准,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做到大项目入驻大园区,大园区吸引大项目。完善项目准入制度,严格项目筛选,杜绝违规、超期圈占土地,提高入区企业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效益。

  三是合理布局,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明确各级园区的产业定位,突出产业特色,走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建园之路。大力发展光机电、环保设备、汽车配件等现代制造业,培养壮大新医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食品、服装、印刷、家具、工艺美术品等都市型工业,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群。原则上在通州中心城规划范围内不再布局新的大规模工业项目,对现有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对与规划用地性质不符的企业加快搬迁改造。

  四是创新招商,加速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在境内外增设招商联络机构,采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进一步健全招商网络,拓展招商覆盖面。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力争在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上取得新突破。

  在夯实园区经济支柱地位的同时,鼓励发展镇村经济。支持各乡镇利用镇、村闲置厂房、场地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二三产业专业镇、专业村发展。对镇、村工业小区、工业大院通过清理整顿,逐步规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做好"三农"工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放在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在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绝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用城乡统筹的观点来统揽农村工作。

  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突出抓好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到2008年,蔬菜种植面积力争突破25万亩,配送出口总量达到50%,养殖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0%。引进、培育、发展一批以市场、加工、科技带动型为主的企业集团,完善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配送业,围绕"绿色奥运",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突出农产品品牌开发,积极抢占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创汇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综合服务功能。

  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做好土地确权工作,创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机制和土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使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真正成为产权明晰、农民入股、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继续完善双层审计、村帐托管、电算管理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农村保障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稳定规范的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采取区、村、农民共同负担的方式,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区内统筹制度,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医保标准,扩大医保覆盖面,妥善解决农民就医难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农村救助体系,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努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以实现城乡劳动就业平等待遇为目标,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障碍,鼓励和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开拓农村就业空间,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进一步健全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信息网络,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求职登记、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多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以提高职业技能素质为重点,积极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进一步转变农民就业观念,支持和引导当地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使用本区农民工。

  大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加强对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内容健康、方式文明的农村文体活动,精心组织文明村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持农村改水、改厕、改路等村容镇貌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出一批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高标准文明村。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公开宅基地审批、救灾救济款物发放以及镇、村企业承发包、租赁、拍卖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加大区、镇两级财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队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与培训,合理提高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发挥好基层干部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四)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建设京东商贸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物流中心

  坚持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并重,放开搞活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开创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京东商贸中心。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方便人民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加快建设各类超市、连锁店、社区商业网点,促进商业服务业向农村拓展,向社区和开发区延伸。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国合商业改革步伐,鼓励国合商业与外资、民间资本的优化重组,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积极吸引外资银行、国际知名服务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或分部入驻通州。引进法律、会计、信息、评估、咨询、广告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在我区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在新华大街、南北大街、八通轻轨沿线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现代化的中心商业区和商务综合区,加快发展特色商业街,着力推进建材装饰市场、古玩书画市场、宠物市场、花卉市场、绿色农产品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努力使中心城成为消费城,使城市中心区成为繁荣发达的新兴商贸中心。

  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加快建设京东文化旅游中心。充分挖掘和利用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建设学宫、运河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和运河奥体公园等旅游休闲设施,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大力推介以运河风情、郊野风光为主的人文旅游,塑造通州运河旅游品牌。办好运河文化旅游节,提高通州文化旅游业的知名度。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相结合的旅游服务体系,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使通州区成为京东新的文化旅游热点地区。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建设京东物流中心。依托京、津两地的空港、海港,搭建运输、配送、加工、存储、信息处理一体化的现代化物流平台。鼓励专业物流企业、连锁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提高专业物流的水平和效率。加强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合作,提高我区物流业的科技含量。高标准规划建设通州物流产业园区,吸引现代化的大型物流企业聚集,使通州成为面向京津大都市、辐射环渤海经济圈、沟通东北华北地区的京东物流中心。

  与此同时,合理引导房地产业发展,提高建设档次和水平。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促进文化、体育、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等产业发展。

  (五)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挥好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发优势

  突破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尽快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到位。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产统计评价体系。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强化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以商业、建筑业、市政等领域为重点,推进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导包括外资、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参股、嫁接、重组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股权结构。积极运用拍卖、租赁等多种方式促进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有序退出。规范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深化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事权与财权挂钩,进一步理顺区和乡镇关系,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个环节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行部门预算,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全面实行综合预算,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强化财政监督职能,严格依法治税,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建立市场化投融资体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外资进入城市开发、园区建设、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以及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领域。全面推进土地一级开发,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运作好区资产经营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土地整理和储备分中心,提高土地融资率和经营效益。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服务环境,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限制之外的所有领域。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帮助一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鼓励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多形式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扶持和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技术和开拓市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和权益。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促进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吸引大型跨国企业在我区设立总部、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在重点抓好光机电、新材料、环保等"二产"引资的同时,对"一、三"产业进行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力争在现代农业、物流业、旅游业、中介服务业和医疗、教育、文化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做好世贸组织规则知识培训,积极应对绿色、环保等技术壁垒,强化对重点出口企业的跟踪服务,培育出口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提高依法治区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守法致富的致富观,树立正当求利,互惠互利,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伦理准则,为建设北京新城区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继续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推进礼仪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力争2008年之前进入首都文明区和全国文明区行列。进一步抓好双拥工作,支持驻通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强国防教育,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区。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民主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落实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做好对台工作。大力推进依法治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实施科技强警工程,提高科技创安水平。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打击和防范"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各种犯罪活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维护我区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事业投入,增强企业对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吸收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继续建立和完善科普教育基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以实现通州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调整和优化城乡教育结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普高招生率达到70%以上,高考上线率名列郊区首位。以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教育,把举办分校、合作改造办学困难校等作为巩固基础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努力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实施全员聘用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积极引进知名高校入区,创办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认真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提速人才引进"直通车",完善"人才绿卡"制度,加速培养并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医疗卫生体制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办医主体多元化,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快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文艺创作,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整理修缮文物古迹,做好地下文物、民间文物的收集和地上现有文物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续修《通州区志》,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关心弱势群体,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做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残疾人工作。支持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统计纵横
统计知识
统计法规
统计法律
统计政策
数据发布
统计图表
普查数据
发布计划
年度数据
进度数据
统计信息
便民服务
局长信箱 队长信箱
网上投诉 举报电话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法律申明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统计局 北京市通州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版权所有?
运行维护和管理: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